中国高青县政府门户网欢迎您!
简体版 | 繁体版
 今天是:
站内搜索
 bt365体育娱乐
>高青县情 >高青历史
>文章

民俗记忆:留住乡愁

2017-08-25 08:29:55 访问次数: 编辑: 县文化新闻出版局

民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早在《汉书》中就有“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记载。高青,历史上区划多次变动,仅见于文字的记载,高青大地曾用过的名字就有20余个之多,其中不乏千乘、高苑、青城、临济等赫赫有名的称呼。高青,也是一个文化纷杂的地方,作为三府四县之地,民俗文化是高青的印记,也是游子解不开的乡愁。

一、民俗,展示地域文化的万花筒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质的东西,它包括民间传说、传统技艺、节庆活动等,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地域的群体文化,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更具有相对独立性。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展示窗口,是地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认真挖掘、研究民俗文化,就是要吸收地域文化精华,使这些标识性的文化符号相互吸收、融合,让它们在文化产业和文化活动中各放异彩,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独特作用。

纵观国内外旅游现状,休闲旅游、文化寻根旅游已经成热点。许多城市人走遍了风景旖旎的名山大川之后,渴望从传统文化中索求精神支柱,选择新型、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地和旅游产品或在双休日、小假日到附近区域内休闲,成为了新的精神需求。而县一级旅游点和民俗产品恰恰契合了这一需求,成为展示地方民俗文化的窗口,满足了休闲者的多元化需求。

民间扮玩

二、远去的背影——日渐消失的高青记忆

历史上,高青地处齐国腹地,受齐文化的影响深远,高青民俗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齐地文化的色彩。而地理上,高青夹在黄河、小清河两条大河之间,境内河网密布,地理条件上的相对封闭,又造成了社会文化的相对独立,形成了相对特色的民俗文化。

1、高青民俗文化的变迁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高青影响民间传统文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汉代之前。高青深入齐国腹地,有狄城、千乘城两座重要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典型的齐地民风民俗。田横信义精神、董永孝文化等都是这一个时期的民风民俗的体现。

二是隋唐至宋代。随着区划的变化,高青逐步演化为青城、高苑两个重要的县,两个县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文化特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至今。衮龙桥、扳倒井的传说传唱至今。

三是明代至今。明代移民大迁徙,是对高青乃至山东大部分地区民俗文化传承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节点。随着大量山西洪洞、河北枣强等地的移民迁徙到此,高青的民俗文化又掺杂了这些地区的一些民间文化。典型的是黑里寨镇,至今该镇有的村子还过关老爷(关羽)的生日,有传统戏曲东路梆子(山西梆子腔)等,这些都是移民文化带来的,是地方民俗文化的演进。

由这些历史演化而来的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了故事,成为了技艺,流传千年,成为高青先民的见证。

2、高青民俗的构成

根据高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情况,高青民俗主要包括14大类,其中以民间文学、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民间杂技、游艺等非常丰富,全县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732条,记录整理项目资料189个,出版图书2册,现有省级非遗项目2个,市级11个,县级65个。从全县分布的差异性来看,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等门类在各地的差异性较大。不少项目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并带有鲜明的个性和地域特色。

一是民间传说。在县内流传的,有的以孝文化而传播,有的以人物秩事而著称,有的则以神奇、诙谐、幽默、讽刺而流传。其中,大芦湖传说、泰安老姑的传说、扳倒井、衮龙桥的传说等丰富多彩,在县域内周边地区家喻户晓,这些故事,有的已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化、工业产品(如扳倒井酒),有的已经开始策划文化产品,都具有重要价值,对提升企业品牌,提升产品档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泰安老姑的传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的故事

二是民间艺术。像韩成山、王功的剪纸艺术,他们传承的手艺,利用剪刀剪出形态各异的人物、动物,花鸟、风景,栩栩如生。研究、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如高青义士田横,扳倒井前的赵匡胤,高青农村生活场景如推磨、走亲戚等系列作品,充满了浓浓的地方风味,富有乡土特色。

高青民俗剪纸——扳倒井系列故事(韩成山)

高青民俗剪纸——田横(韩成山)

三是民间小调。主要包括:劳动号子,如《打夯调》《黄河调子》等。花鼓调,是高青民间歌舞形式的一种,在过春节和元宵节时,多用来伴随杂耍、串街演唱;高青民歌小调,则分布广泛,多采用徵调和宫调式,流传的曲谱较多,具有地方特色。

四是民间戏曲,有东路梆子、吕剧等。其中黑里寨镇东路梆子较为出名,已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近年来,政府采取补贴演出等办法,广泛培育民间戏曲,全县现有民间剧团20余家,其中东大张剧团等几家较大型剧团年承接演出200场以上,并能独立创作,在全市具有知名度。

五是民间曲艺。代表性的有木板大鼓,莲花落等,著名的有九龙翻身鼓、西北铜鼓等。其中,花沟镇艺人孙德田是木板大鼓在鲁中地区的唯一传人,他参加胡集书会等评书演出,多次与刘兰芳大师同台演出。

黑里寨东路梆子

高青木板大鼓

六是民间杂技。我县的民间杂技有着流长丰富的历史渊源,有民族特色、流传至今仍在民间深受欢迎的有芯子,竹马,龙灯,旱船,高跷,狮子舞等,据传自明朝中叶,田镇镇李兴耀村和高城镇的南县合村就开始扎芯子,至清末时有李兴耀的芯子压山东之说。

七是民间手工技艺。有桃核雕、手工老粗布、国井扳倒井酿酒工艺、核雕、虎头鞋、蓑衣制作、苇蒲制品制作、芝麻糖、灯笼制作等。其中,“扳倒井酒酿造工艺”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城崔传芳的桃核雕多次被省市媒体专版报道,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

高青桃核雕

八是饮食制作。较为出名的有青城八大名吃、黄河鲤鱼、黄河刀鱼等高青特色传统名吃制作。

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贯穿于高青人民的日常生活,流传于高青的街头巷尾,是地地道道的地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青城八大名吃之一——吊炉烧饼

3、高青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1948年,高苑、青城合并,形成了现在的高青县,但是历史上,长期以来,高青现今的地图是以高苑、青城为主,周边杂以其他县的区域而构成,有着“三府四县之地”的说法,说明高青在当时是处于一个多个县的交界处,这也造成了文化的多元性。

青城商埠文化。青城以商埠文化为特色,是一座因河而兴的城市,至今青城大集仍然非常出名,有谚语“北庆云,南淄川,青城大集赶三天”,由此而来,衍生出来的青城八大名吃,泰安老姑的传说等,都是明清以来,青城商埠文化的体现。这里曾经有桑蚕万亩,有着“金条,银条,不如青城的桑条。”的说法;这里曾经风光秀丽,有着以“高阁清霞”的文昌阁为代表的青城八景;这里曾经名人辈出,杨梦衮、杨朝英、史文彬等历史文化名人都诞生在这方沃土。

高苑书画文化。高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高青县城市建设时间最长的一个镇。从狄城到高苑,名字虽然只改过一次,但却经历了2000余年的历史。历史文化的厚重,使得高苑富有文化气息,乡土文化发达。这里庙宇众多,龙凤山庙会远近闻名;田横、鲁仲连等历史名人在这里写下了一段段传奇,衮龙桥、扳倒井的传说就发源于这里,乍启典等书画大家就诞生在这里。

常家、木李的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悬河,有着独特的河道,沿岸滩涂的自然风光,造就了高青特有的民俗。王家庄台屋、老五合村的典型黄河大堰根儿民居,是附近其他地方少见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具有重要价值。此外还有黄河大米,北方少见的稻田自成一景,还有传统的黄河鲤鱼、刀鱼的饭菜,这些都是具有独特性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此外,高青还有黑里寨镇的济水文化,临济城、齐东县留下了许多的故事传说;有芦湖的水文化,大芦湖秃尾巴老李的传说等等。

大芦湖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这些民间传统文化,记录了高青的传统文化脉络,既是民间文化的展示,又是地域文化的碰撞和积淀,对高青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地区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民俗文化,与文化旅游融合共舞

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是留在记忆中的乡愁,是一种心灵的回归,更是一种未泯的回忆。

1、民俗文化:打开全域旅游之门

全域旅游,是当前流行的一个旅游热词。归根结底,就是将旅游生活化,让景区融合于当地的民俗环境之中,让游客体验到当地日常化的风景和风情。

在旅游景区,通过开展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的旅游目的,从而收到良好的体验效果。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基本以亲身体验为主。

2、仪式感让民俗在文旅融合中扮演关键角色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民俗参与旅游的价值在于异样文化情调的体验。通过活生生的、真实的生活展现,旅游者能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体验到充满异域情调的旅游风情,亲身参与到当地日常生活的毛细血管。如何让游客短暂时间内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呢?这需要做好文化旅游的密切融合,做好活动的仪式感。通过营造节庆活动、整体打造原生态村落,融入高青传统的民俗文化,将高青的典型民俗集中于一个特色鲜明的民俗系统,既要有一种仪式的展示,又不要过多失去民俗生活所具有的历史感与当下性。

高青传统婚庆民俗

3、民俗产品:植入时代的记忆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又不可避免地会将民俗文化产品化,产品如何自然而又巧妙地让游客接受,这就离不开文化的植入,也是一个文化再生产的过程。

无论是高青慢城、温泉、水上乐园,植入原生自然式的民俗生态产品,都对提升旅游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民俗文化在当下市场境遇中所具有的交换价值主宰着旅游者对民俗文化的接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文化产品变成一种文化工业,要让游客参与进来,发挥文化的丰富个性与创造性,区别同质化的大众文化。

民俗文化,是扎根于民间的文化。它不能仅限于消亡的过去,而应该是发掘于日常生活的当下,而赋予其生命力的,是市场,是大众,更应是难以泯灭的日积月累的传统。

(策划:王学 编审:李建波 孟庆尧 执笔:王立晴)



分享:

我要评论 打印窗口】 【关闭窗口
推荐信息
县长杨新胜到芦湖街道督导“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作
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召开
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全县庆祝建党96周年暨“三个先锋”创建工作座谈会召开
我县组织部分预备党员到王渔洋纪念馆开展廉政文化教育
专题报道 | 图片新闻在线咨询 | 联系我们
中共高青县委 高青县人民政府主办 高青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 鲁ICP备05024473号
技术支持:县信息中心 网站维护值班电话:0533-6967090 电子邮箱: xxzx7090@126.com
强烈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不低于1024*768分辨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